全力提供地灾技术支撑,拉动拓展市场的引擎
2022-12-20
0
——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勘查设计项目纪实
作者:甄珠 田毓仁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鏖战,公司承担的“太原市晋源区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勘查及设计项目”圆满完成。历经省内专家5次论证,于2022年9月30日成功将整套勘查设计资料交至太山博物馆,为太山博物馆后期山体变形处置工作提供了最优方案,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太原市文物局的一致好评。
作为太原市晋源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开云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闻汛而动、向险而行、不负使命,充分发挥出专业技术优势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交出了一份属于一线地灾防治人的优秀答卷,再次彰显了央企担当,成功拉动了拓展市场的引擎。
不计得失,尽职尽责担重任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地勘工作量持续萎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需求,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2022年,在对方明确表示资金紧缺、技术支撑费用无法按时支付的情况下,公司不计得失,毅然担起重任,与太原市晋源区自然资源局签订了《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合同》,成为太原市晋源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力量。积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晋源区进行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及汛后核查等一系列工作,为晋源区地质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与此同时,全力提供技术支撑工作也使我们的队伍在多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掌握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牵线搭桥,成为了撬动市场的有力杠杆。
面对险情,关键时刻冲在前
每年7月起我省进入主汛期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公司作为晋源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排查,累计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60余处,加强技术人员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技术支撑随时到位。
“晋源区太山博物馆一处山体发生滑塌,伤亡情况不清楚,请马上赶往现场进行应急调查。”2022年7月16日凌晨1点30分,水工环灾项目部副经理田毓仁突然接到太原市晋源区自然资源局险情报告。接报后,田毓仁第一时间组织晋源区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人员奔赴现场,与太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领导和其他专家进行对接,迅速对山体滑塌情况进行应急调查,对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应急防护,最大程度减轻因灾害造成的损失。鉴于当时夜色太浓,项目部技术人员在危险区设置警戒线,禁止人员靠近,待天亮后做进一步详细调查。
天一亮,来不及卸去一身疲惫的技术人员,再次整装出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勘测发现坡顶裂缝宽0.5m,深2-3m,长175m,一处步道直接塌落直径约5m大坑,这一串串数据不禁使现场调查人员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游人正在步道上、如果游人正在裂缝处,后果将不堪设想……
7月的太山植被茂密,刚下过雨的山路极其湿滑,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然而,技术人员地灾防治使命在肩,不能退、不能歇,誓要跟自然作斗争,定要把险情防控住。为了尽快摸清山体变形情况,他们背着设备,穿梭在密林之中,认真观察山体细节,同时,结合无人机进行航空测量,紧锣密鼓地对山体变形情况进行了一整天应急调查。随后,技术人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细致分析,精准判断,连夜编写完成了《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应急调查报告》,为晋源区自然资源局及相关部门应急抢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圆满快速地完成了此次技术支撑任务。
主动作为,助推新项目承揽
地质灾害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面对“坡体还会不会变形”、“坡体变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处置”等一系列问题,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项目部技术人员仍然坚守现场,安装了十几台自动化监测仪器,采取巡查和自动化应急监测手段继续做好监测工作。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顶得上、靠得住,冲锋在前,展现了新时代央企人的使命担当。这些举动也被相关部门看在眼里。
2022年8月6日,由太原市副市长卢俊峰带队,太原市政府、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自然资源局、晋源区自然资源局、晋源区应急管理局、省地质灾害专家团队等单位到地灾现场调研,开云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就本次应急调查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汇报,调研组对我公司此次技术支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现场决定由我单位承担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后期的勘查设计工作。此项目的承揽成为以技术支撑服务带动市场开拓的典型。
齐心协力,打赢项目攻坚战
受太原市太山博物馆委托,东坪山体变形勘查及设计项目于2022年8月7日正式启动。
用心谋划,周密部署。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项目工作,要求各项目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一支由水工环灾、勘测、地质等多项目部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项目团队进驻现场。7月至9月的太原正处在绵绵雨季,天气复杂多变,工作地点在建国初期进行了大量无序的石膏矿开采,停采时间超过20年,采掘情况不详、地质条件复杂、坡体仍在变形,这一系列难题给勘查设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了确保项目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公司要求水工环、测量、地质、物探等多专业技术人员全力做好配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开始一场与时间竞赛的勘查设计工作。
精诚协作,全力以赴。勘测技术人员运用最新的监测设备及手段全天候对山体进行变形监测,前后监测40多天,共计120余次,为了给后续分析工作留出充足时间,连夜处理数据1300多组,为地灾技术人员分析变形趋势及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地质人员将钻机搬到了指定位置,指导钻机工人完成钻探工作,随着工人一声“掉钻8m肯定是采空区”,工地一片欢呼,成功根据物探异常验证了坡体周边采空区的情况,验证率达到了100%,对物探的有效性进行了极大的验证,为坡体稳定性的分析提供了有力数据。
水工环灾部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20余次,反复将资料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就勘查采用技术手段方面问题多次与相关领域专家沟通,向其请教,择优选出“测绘+物探+钻探+测试”的合理勘查手段,为高质量完成勘查及设计工作竭尽所能。各项目部精诚协作,实现了勘查工作的无缝衔接。
施工期间,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多次亲临现场,认真地参加每次研讨会。党委书记、董事长邢福林在得知项目部遇到对采空区及地质层位辨别不清的问题致使工作陷入僵局这一情况后,亲自带队钻进了50多年前的石膏矿洞,发挥老专家的专业和经验优势与相关技术人员讨论分析,提高了技术人员对坡体整体的认识,对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锐意创新,实现突破。坡体下方有多处石膏矿采空区,由于年代久远,洞内情况不详,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经多方打听、多渠道收集找到了1959年的地质资料,里面详尽描述了该地区地质情况和部分坑道情况,但遇到了坐标系统不匹配的新问题。对此,技术人员王海龙多次与勘测部门进行校对,同时,主动咨询我局测绘专家,最终采用多次野外标志性实物与图件对照等方法进行比对,完成了旧资料与新资料的匹配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了本次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转折点。
本次项目还大胆采用了国内少用的物探方法--微动探测。根据现场作业实际情况,项目组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微动为主、瞬变电磁配合验证的方法进行物探工作,钻探对圈定的异常区进行验证,成功率达100%。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项目组对微动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以后完成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不畏艰难,敢打硬仗。成绩的背后,是技术人员不畏艰难、群策群力的结果。项目开展一个多月以来,技术人员现场调查20余次,通宵整理资料8个夜晚,几乎天天坚守岗位至深夜:贾晓强连轴工作3个夜晚,因精神紧张、疲劳过度,鼻血直往外流;多名技术人员为详尽调查,都在现场摔过跤,有的甚至摔了好几次,身上的淤青此起彼伏;因地形地貌复杂,钻机无法运至指定位置,技术人员把钻机拆卸开,背到施工场地,进行再次组装。工作中,项目组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将勇于吃苦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随着项目工作扎实推进,项目组对坡体的认识逐渐清晰,编写了《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勘查报告》《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治理工程设计报告》,同时提交了《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应急监测报告》《太原市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物探勘查报告》,并多次邀请相关技术领域专家、学者为项目把关诊脉,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向业主方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成功开拓太原市文物系统的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太山博物馆东坪山体变形勘查及设计项目的实施,再次证明开云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是一支主动作为、靠前迎战,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技术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担当,塑造了公司品牌,撬动了广阔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下载